1.慫恿私下交易,不給任何保障
很多收購者很喜歡變換著各種花招兒,有時甚至假扮成個人購車者,當車主打電話找到這些“購車者”時,他們上門收車,然后沒有簽訂任何合同,私下交易。在他們收到車以后,雖然都承諾“一定辦理過戶手續(xù)”,但實際上壓根不到機動車登記管理部門辦理過戶手續(xù)。
2.無理糾纏車主,實施強買強賣
很多收購者經常通過偷拿證件等手段來威脅訛詐車主。他們往往會在市場門口攔截過往的車輛。不明情況的車主開門與其搭話后,他們就會蜂擁而上,強行擠進車輛,然后七嘴八舌地報價、詢問車輛信息。有的人則趁車主不注意時,將車內貴重物品或車主的駕駛證等證件偷拿走。
3.故意克扣車輛錢款,惡意增加無理費用
車主把車賣了以后,一般都不愿隨買家去辦理過戶手續(xù)。而收購者就會趁獨自辦理過戶的機會,不和車主說明,故意將保險、養(yǎng)路費等錢款克扣下來歸為己有。
4.私用個人合同協(xié)議,設下陷阱騙取錢財
購車協(xié)議是保障買賣雙方的法律依據,也是最有效力的憑證。很多收購者在收車之后,就用使用自己私設的個人合同協(xié)議,在里面玩起了文字游戲,設置下了很多購買陷進。
5.不簽購車協(xié)議,騙取車主證件
購車協(xié)議是規(guī)定雙方責任,享受相應權利的法律保障的文字體現(xiàn)。如果不簽訂協(xié)議或協(xié)議中字句含糊,那么車輛一旦發(fā)生任何問題,車主失去最強有力的證據,車主的合法利益不能得到保證,訴至仲裁機構和法院時,將得不到支持。
6. 故意虛報高價,騙取車主胃口
很多收購者通常會站在二手車交易市場門口,看著每一輛進入市場的車輛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有點像有賣車需求的車主,他們就霸道地攔住車輛,拼命敲車窗。車主開窗后,他們會報出絕對的驚人天價,比車主詢問過的價格都要高。其實,他們這是故意在“釣魚”,他們往往先給車主報一個高價,等著你去尋一圈價,當你感覺還是他的出價高再找他時,就要看車了,之后他就會“百般挑剔、惡意殺價”,最終的價格比原先的報價低很多。
總結:避免進入黃牛交易,要想購買二手車,還是要到正規(guī)地方協(xié)商購買,防止強買強賣。
(摘自51汽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