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車經費都包括哪些
不僅如此,過去公車運維費只有總數(shù),具體怎么花讓公眾很難弄清的情形這次也得以扭轉。
圍繞此次公車預算公布結果,昨天,被稱做國內車改第一人的葉青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,就公車調度使用中心、公務交通補貼等更深入的車改話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。
專家觀點
1
公車調度使用中心 應屬過渡措施早晚該取消
京華時報:近日從全國兩會上傳出消息,北京公車改革可能不拍賣公車,但清理出的公車不能擱置了,要用在需要的地方,還有消息稱北京市可能會建立統(tǒng)一的市級公車調度使用中心,您對此如何評論,您認為該中心應如何運作?
葉青:北京的這種消息,得到了其他地方車改方案的印證,如深圳車改方案中有保留部分公車、成立公車服務中心的內容,再早一些就是杭州車改中的公車服務中心。從嚴格意義上說,設立公車服務中心是與中央車改方案相悖的,《黨政機關厲行節(jié)約反對浪費條例》中明確規(guī)定,公務交通出行要社會化、市場化。
其實在北京,租車公司是很發(fā)達的。我到北京開會,如果有接送的規(guī)定,大都是北汽或者首汽提供服務。
如果北京設立公車服務中心,我估計出發(fā)點是為了消化一部分車輛與安置部分司機。在我看來,這只是“半截子”車改,政府養(yǎng)一個公車服務中心,還是要投入財政資金,如果“八項規(guī)定”執(zhí)行得嚴格的話,公車服務中心的車一周又要被浪費兩天。
我希望北京的公車服務中心僅僅是一種過渡,三五年之后就應該取消。從杭州等地情況來看,由于公車服務中心的收費高于社會上的租車公司,真正來公車服務中心租車的會越來越少。
2
公車司機“下崗” 資深外聘司機可適度補貼
京華時報:一旦北京市大規(guī)模推出公車改革,您認為各單位司機應如何安置?
葉青:有多種方法,第一是編制內的司機轉換工作崗位,從事辦公室、后勤等部門工作。第二是買斷工齡,自己從事其他職業(yè)。編制內的司機在各單位所占的比例已經不高了,至多三分之一。第三是外聘的司機不再續(xù)聘,如果在本單位工作時間比較長,可考慮給予適度補貼。
3
公務出行補貼 掌握適度原則設定上下限
京華時報:不再單獨配車的各級領導,以及因其他需要使用公車的公職人員,是否應該給予貨幣化的公車補貼?標準如何制定為宜?
葉青:按照中央反浪費條例的規(guī)定,應該是貨幣化。要注意的是,一是補貼的量不能很高,在條例中的規(guī)定是“適度發(fā)放公務交通補貼”,“適度”與“公務”這兩個關鍵詞,決定了車補不可能很高。為什么不能很高?因為只是補貼“公務出行”,你不能把原來公車私用的部分也要財政補貼吧?這也太不地道了。
二是按照級別發(fā)放車補雖然不盡合理,但又是目前相對合理的形式。如果有人說,級別低的公務員出行多,補貼要多,那么是不是說你級別提高,就要減少車補呢?顯然難以操作。
最好的辦法是中央對每一級別的車補規(guī)定一個上下限,由省級予以具體的規(guī)定。這樣不至于同一級別差別過大。
車改是為了重塑政府與官員的形象,那些總是認為車補太低的官員要好好想想總書記在兩會上講的“三嚴三實”,特別是其中的“嚴以修身”、“嚴以律己”。而且中央也有文件規(guī)定要“135”,即公務出行,一公里走路,三公里騎車,五公里再派車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我是建議“3510”,即3公里左右走路,5公里左右騎車,10公里左右再派車或者坐公共交通,把工作與鍛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。反對車改有無數(shù)多的理由,但是,如果不車改,浪費的都是納稅人的錢。
4
公車動態(tài)監(jiān)控 應該安裝GPS細化到管人
京華時報:對于以公車費用占大頭的三公經費的使用,應如何進行動態(tài)監(jiān)控,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?
葉青:估計車改之后,“三公”經費會有大比例的下降。如果加上原來一直沒有納入的司機經費,僅公車改革的節(jié)省就是一個大數(shù)字。剩下必要的少量公車,應安裝GPS或者北斗導航,加強管理,甚至要把公車違章情況全面地反映出來。以我每天上下班的觀察來看,現(xiàn)在違章比較多的還是公車。同時,以后公車經費在公開時最好細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