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拼銷量:依賴VS均衡
在已然落定的各大車企半年銷量排行座次中,豐田集團以509.7萬輛的全球銷量成績居全球首位,大眾全球銷量排行第二,為497.1萬輛,乍看之下差距并不小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大眾汽車提供的銷量數據中,并未將曼恩和斯堪尼亞兩大商用車子公司的銷量計入其中。
盡管在曼恩和斯堪尼亞公布的期中報中,二者并未明確公布半年銷量數據。但今年一季度這兩大商用車公司銷量已近5萬輛,而據咨詢公司HIS Automotive的預測,若加上曼恩和斯堪尼亞兩大商用車子公司的銷量,大眾汽車今年上半年全球銷量有望增至507萬輛,與豐田汽車之間的差距將壓縮至半年3萬輛左右。
從2012年的近50萬輛到去年的不到30萬輛,再到今年上半年的約3萬輛,二者銷量差距的大幅縮小讓大眾看到了摘下“全球銷量冠軍寶座”桂冠的可能。而這些,與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。
公開數據顯示,大眾品牌汽車銷量幾乎有近四分之一都是源自中國市場。在大眾汽車(不含曼恩和斯堪尼亞)上半年497.1萬輛的全球銷量中,中國市場銷量為186.67萬輛,同比增幅超過20%,遠高于全球5.9%的同比增幅。中國市場步步攀升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也為大眾帶來了極大的刺激和拉動力。
但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。中國市場的搶眼表現也透露出一個信號,那就是與其他品牌相比,大眾更加依賴中國市場。這一現實也為大眾的發(fā)展帶來了更高的風險,“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,很難想象如果大眾失去了中國市場會是什么樣子。”一位分析人士如此表示。
反觀豐田,受日系車身份所累,與大眾相比,其在中國的發(fā)展恐難呈現“爆發(fā)式”的增長。從今年上半年銷量數據來看,豐田在華銷量為46.59萬輛,僅為大眾的四分之一,遠小于大眾汽車規(guī)模。從年度銷量數據來看,豐田在華銷量大多穩(wěn)定在100萬輛左右,約占全球銷量9%左右。放眼全球,只有在日本本土和美國市場,豐田所占的市場份額超過10%,在其他銷售市場,豐田的布局和發(fā)展顯得十分均衡。
均衡發(fā)展,則意味著即使某個市場突然崩潰,豐田也不會立刻產生銷量上的危機。最好的例證是在2012年下半年,受釣魚島主權問題沖突加劇的影響,日系車企被迫在華關停減產,單月在華銷量跌幅近半,豐田全年在華銷量同比下降近5%。但即使如此,豐田仍以領先近30萬輛的銷量位居全球第一。而在面對萎靡的歐洲車市時,相較于其他對手來說,豐田也顯得更加從容。均衡,或許是豐田能在全球銷量冠軍競爭中保持領先的最大原因之一。
二爭盈利:效益VS質量
銷量,的確是衡量一個汽車企業(yè)能否成為“霸主”的重要標準之一。但銷量第一的背后,更家車企似乎更看重“利潤第一”的比拼。
在營業(yè)收入和利潤這兩項關鍵指標上,通常,大眾汽車在前一項指標上奪冠,而豐田則在利潤上遙遙領先,在剛剛過去的二季度也不例外。
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,今年第二季度,大眾營收約681.6億美元,與豐田622.7億美元的營收相比,高出近10個百分點,但大眾營業(yè)利潤卻僅為44.52億美元,豐田盈利利潤約67.6億美元,接近大眾的1.5倍。從盈利率上來看,大眾集團盈利率約為6.5%,遠不及豐田10.8%的盈利率。其中,大眾乘用車品牌利潤率局低,僅為2.9%。